壹、何謂因果
因果,最簡單的解釋,就是「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」,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。
在佛教中,因果是闡明「緣起」法則,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的基本理論。
一切諸法的形成,「因」是能生,「果」是所生,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「因」,由因而生的是「果」。
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結果不是從它的原因所生成。
植物如此,非植物的任何現象莫不如此。
因果律是事物生滅變化的法則,宇宙間從自然界到眾生界,大到天體、小至微塵,沒有一個現象能脫離因果。
貳、外道的因果觀
外道的因果觀可分為下列四類:
-
邪因邪果:主張萬物是由神所創造出來的。
-
無因有果:主張現存的現象世界為果,由於此果的「因」難以探究,所以否定此果的起因。
-
有因無果:主張現存的現象世界為因,由於此因而結成的「果」難以探究,所以否定此因的結果。
-
無因無果:否定因果二者的存在。
古印度的思想界,還有兩種因果論:
-
因中有果論
-
因中無果論
這兩種理論都將因果視為具有實在自性的物質,所以也禁不起邏輯推理的考驗。
參、佛教的因果觀
佛教的因果觀,源自「緣起性空」的道理。
宇宙間萬事萬物,都是仗因託緣,才有果的生起,而此果又成為因,待緣聚又生他果,如是輾轉相攝,乃成森羅萬象。
大至一個世界,小如一個微塵,都沒有實存的自性,而因緣不同,果報就會有所差異。因果的相狀,有如蛛網,錯綜複雜。
欲了解因果的脈絡,可以從因緣的四個方面來看:
如果有參考自哪部經文的資料來源會更好。
-
有因緣與無因緣:因緣不是知識上的問題,不是靠研究討論就能知道的,因緣的真理是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,在心境中證悟,才能體會出來的。
這種經由真實的修行、了悟而體會的因緣,是「有因緣」,在因緣法裡,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,宇宙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宇宙。如果只是滯留在理論、言語中,那就是「無因緣」,是緣木求魚了。
-
白因緣與黑因緣:因緣,有善有惡,白因緣就是善的因緣,黑因緣就是惡的因緣。「若人生百歲,不解生滅法,不如生一日,而得解了知。」如果不能明白因緣生滅,很容易隨外界環境的變遷而隨緣逐流,陷溺在因緣裡無法自拔;如果道心堅定,信念不變,那麼,所成就的因緣就會是光明的,所得的果報就是良善的。
-
內因緣與外因緣:因緣,有外在和內在的不同,外在的因緣是一般因緣,內在的因緣是價值因緣。外在的因緣就好像在同一塊田地,播下不同的種子,收成就不一樣,這個種子就是價值因緣。又如:一樣的父母,養出不一樣的兒女;一樣的老師,教出來的學生程度也各有不同。外在的一般因緣,如父母、老師,可能相同,但內在的價值因緣,如資質、心力,卻是各有千秋。所以說:因緣有內外,外緣雖然具足,而內因不同,果報自然有異。
為何不是 內因、外緣?有沒有更好的例子來了解 內因緣 與 外因緣。
-
正因緣和邪因緣:因緣有正、邪,有的人生病了,接受對症下藥的醫療而痊癒,這是「正因緣」;有的人生病了,到處求神問卜,吃香灰,結果病情反而加重,這就是「邪因緣」。很多事情的順利或不順利,障礙困難的多或少,有時導因於對因緣的認識不夠正確。所以,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因緣,才能趨正辟邪,才有好的果報。
肆、對於因果應有的正確認識
一些不了解佛法的人,以為因果是迷信,非常遺憾!
一、因果非宿命論
因果觀並不是宿命論。
印度種性制度、了凡四訓。
宿命論認為:一切得失成敗,由命運之神掌握,努力是沒有用的。
而因果的觀念則認為:所有的果報,不管善惡,都是自己造作出來的。
人的出生環境不同,不是命運不公平,而是因緣果報不同。
經上說:「有衣有食為何因?前世茶飯施貧人;無食無穿為何因?前世未施半分文。穿綢穿緞為何因?前世施衣濟僧人;相貌端嚴為何因?前世採花供佛前。」
《因果十來偈》說:
端正者忍辱中來,貧窮者慳貪中來;
高位者禮拜中來,下賤者驕慢中來;
瘖瘂者誹謗中來,盲聾者不信中來;
長壽者慈悲中來,短命者殺生中來;
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,六根具足者持戒中來。
人的貧富、壽命長短、容貌端正,都是有因有果,並非憑運氣,而是取決於自己行為的結果。
行為能決定自己的幸與不幸,對於過去的不幸,也可以靠不斷的努力,使它轉變為幸福。所以,因果觀是肯定努力、上進、修行,是充滿樂觀進取的道理。
二、凡事各有因果
萬法各有其因果關係。譬如肚子餓了,吃飯就能解飢,吃飯是因,腹飽就是果;又如一個人勤勉不懈的工作,賺了不少錢,努力是因,賺錢就是果。
然而,有人對因果的認識錯誤,因此對信仰就有很多不正當的要求,比如吃素為求身體健康,拜佛為求佛祖保佑他升官發財,這都是錯亂因果的謬見。
信仰有信仰的因果,道德有道德的因果,健康有健康的因果,財富有財富的因果。
若要身體健康,就必須調心行善,多作運動,注意保健,心安自然體泰;若要財源廣進,就必須多結善緣,勤苦耐勞,信守承諾,有智慧能力,自助而後天助。
吃素、拜佛,是信仰、道德上的因果,如果以信仰的因,妄求健康、財富上的果,那就錯亂了因果,不能正確的認識因果。
對等原則?
經上說:佛的境界不可思議,眾生的因果業報也是不可思議,了解因果的複雜關係,也就體證了佛法的真諦。
三、果報自作自受
因果之前,人人平等,因果業報如影隨形,誰也逃不了。
因果報應在時間上雖有現報、生報、後報等「三時報」之分,但是所謂: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;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
為善者必獲福,作惡者必遭殃,造了善惡業因,不管時間久暫,只要因緣成熟,必定要受果報。
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;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。」
一粒種子(因)埋在泥土裡,一旦陽光、空氣、水分(緣)等因緣聚合,時機成熟,便能發芽抽枝,開花結果(果)。
「父作不善,子不代受;子作不善,父亦不受。」
一切自作自受,任何人都替代不了。
我們應該行善積德,莫造惡因!
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三十八說:「已作不失,未作不得。」揭示了佛教因果論的特點:任何思想行為,必然導致相應的結果,「因」未得「果」之前,不會自行消失;反之,不作一定的業因,也就不會得到相應的結果。
「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;三世因果,循環不失。此生空過,後悔無追!」我們應該正視因果法則,廣植善因,必能為此生、來世帶來福慧圓滿的生活。
▌參考資料
本次進度:《星雲大師全集》p170 第三篇 因果
【習題】
-
何謂因果?
-
試述佛教的因果觀。
-
正確的因果觀對我們有什麼重要性?
-
我們對因果應有哪些正確的認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