▌什麼是皈依
對我來說,皈依是一把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。
皈依就是信受、持戒即為奉行。
皈依有正式的儀式
我在佛光山體系不同的道場,看到的統一說法是:皈依就像是 學校註冊,也看到一個有趣的比喻:結婚登記。
學校註冊:註冊是正式求學的開始,未經註冊的學習,就只是旁聽。
結婚登記:登記後就是法律承認的夫妻伴侶,不然只是交往中的男女朋友。
Vision & Mission(願景、使命)
自我約定:幫你做好自己。
是一種潛移默化,不知不覺讓你時時提醒自己。這勝過千千萬萬的人,在旁提醒你。
未皈依前,有些道德邊緣的事,做或不做無所謂;一旦皈依,冥冥之中,你就會約束自己。
用一句話來形容:想要問問你敢不敢?
一種入教的儀式、一種正統的身份,能讓人有一個自律和修行的加乘。
皈依的儀式在你內心鑄刻了,實踐佛法的一個印記。
▌對什麼皈依?
皈依三寶:佛法僧
-
佛:梵語「佛陀」(Buddha)的簡稱,指證悟宇宙真理(自覺),而又能本著無盡的慈心悲願,以真理來教化眾生(覺他)的圓滿覺者。
開悟的佛s(不只一位):即使像我剛開始學佛,參加少少幾場的法會,念了幾部經,就讀到有許許多多,各式各樣的佛。
-
法:梵語「達磨」(Dharma),有很多意義,這裡指佛陀所宣說的真理教法。一般泛指三藏十二部經。眾生依法修行,就能證得真理,得到究竟的解脫。
-
僧:梵語「僧伽」(Samgha)的簡稱,意譯為和合眾。在這裡是指奉行佛法,和合共住的出家僧團。
以求學為例來說明佛法僧,當然也可以引伸到上班、球隊等不同領域。
-
首先悟得宇宙真理的 先覺:如牛頓於力學、愛因斯坦於相對論等等。
-
學術 理論:依照先覺證得的理論,所撰寫的論文和教科書。
-
教師:通過體制訓練認可,負責不同領域,教導學生的老師們。
皈依三寶是藉助他力,引導我們認識自我,肯定自我,進而依靠自我,實現自我,找回自己心中的自性三寶。
題外話:修行的態度
直接問答 與 動腦參悟。
▌為什麼要皈依
施主,這個問題問自己會更合適。
您自己慢慢參參看。
▌如何皈依
儀式順序
▌不小心就升級了
不是為了獲得什麼利益,而是因為先進們的發願,自然就獲得了這些保佑。
《星雲法師 演講》皈依三寶的意義 提及(僅節錄):
-
皈依佛,不墮地獄;皈依法,不墮畜生;皈依僧,不墮餓鬼。
皈依三寶以後,儘管沒有修行,都不會墮入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這三惡道。
-
佛陀指示護法龍天、一切善神,在末法時代,要保護、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寶弟子。
佛陀曾說過:只要有人皈依三寶,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,隨身護持,並且希望受了三皈以後的弟子,將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寫下來,隨身攜帶,便可辟除邪惡,出入無畏。
四王天派遣之三十六位善神(點擊展開)
彌栗頭不羅婆(善光),主疾病。
彌栗頭婆呵娑(善明),主頭痛。
彌栗頭婆邏波(善力),主寒熱。
彌栗頭抗陀羅(善月),主腹滿。
彌栗頭陀利奢(善見),主癰腫。
彌栗頭阿婁呵(善供),主顛狅。
彌栗頭伽婆帝(善捨),主愚癡。
彌栗頭悉坻哆(善寂),主瞋恚。
彌栗頭菩提薩(善覺),主淫欲。
彌栗頭提波羅(善天),主邪鬼。
彌栗頭呵裟帝(善住),主傷亡。
彌栗頭不若羅(善福),主冢墓。
彌栗頭苾闍伽(善術),主四方。
彌栗頭伽隸裟(善帝),主怨家。
彌栗頭羅闍遮(善主),主偷盜。
彌栗頭修乾陀(善香),主債主。
彌栗頭檀那波(善施),主劫賊。
彌栗頭支多那(善意),主疫毒。
彌栗頭羅婆那(善吉),主五瘟。
彌栗頭缽婆馱(善山),主蜚尸。
彌栗頭三摩馱(善調),主注連。
彌栗頭戾褅馱(善備),主注復。
彌栗頭波利陀(善敬),主相引。
彌栗頭波利那(善淨),主惡黨。
彌栗頭虔伽地(善品),主蠱毒。
彌栗頭毗梨駝(善結),主恐怖。
彌栗頭支陀那(善壽),主厄難。
彌栗頭伽林摩(善逝),主產乳。
彌栗頭阿留伽(善願),主縣官。
彌栗頭闍利陀(善固),主口舌。
彌栗頭阿伽頭(善照),主憂惱。
彌栗頭阿訶婆(善生),主不安。
彌栗頭娑和邏(善至),主百怪。
彌栗頭波利那(善藏),主嫉妒。
彌栗頭固陀那(善音),主咒咀。
彌栗頭韋馱羅(善妙),主厭禱。
資料來源:2024 法鼓山皈依大典
資料來源:《佛說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呪經》卷第三
▌參考資料
《星雲法師 演講》 皈依三寶的意義(重要)
【師子學堂】佛教皈依
【師子學堂】第23集:佛教皈依是怎樣?法忍法師
皈依三寶以後可以祭拜神明、祖先嗎?
皈依三寶的人仍可以敬神、祭祖。
因為皈依與拜拜不同,皈依是一生的,是一種信仰;拜拜是一時的,是表示尊敬、禮貌。
我們平時看到異教徒,都可以跟他握手、點頭,表示禮貌,對於我們的祖先、神明,當然也可以表示尊敬,但是尊敬不同於信仰,所以皈依後不可以再迷信神明。
【習題】
1.試述皈依三寶的意義。
2.試述皈依三寶的利益。
3.試述三寶的種類。
1.最初三寶
2.住持三寶
3.自性三寶
4.說明皈依三寶後,在生活的實踐上應該正確認識的事項。
禮佛、聞法、敬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