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林念佛會》甘台榮 ─ 五停心觀

以下文章翻譯自《東林念佛會》YouTube 影片:Settling the Mind

引言

今天我們要談談如何安頓心靈。

《法華經》中說:「佛安詳地顯現於大乘中,莊嚴具足禪定之力與圓滿智慧,救度一切眾生離苦。」

佛具有禪定和圓滿智慧,這兩者都來自於深度禪修。因此,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禪修並安頓我們的心。今天我們將學習五種禪修方法來安頓我們的心,每種禪修方法都針對特定的煩惱。

一、對治貪欲:不淨觀

很多人害怕這種禪修,但它實際上是治療我們感官慾望的絕佳解藥,特別是我們最強烈的貪欲。例如,如果你看到一個美麗的人,開始產生性慾,你可以對自己說:「由於這個身體上的皮膚正在腐爛,散發臭味,生活在骯髒的身體上並不斷惡化,皮膚令人看到和觸摸都感到噁心。」

如果你喜歡這個人的頭髮,你可以重複同樣的話:「這個身體上的頭髮正在腐爛,散發臭味,生活在骯髒的身體上並不斷惡化,頭髮令人看到和觸摸都感到噁心。」如果你不斷重複這些偈語,你將擺脫所有慾望。

白骨觀

另一種方法叫做白骨觀禪修。基本上,你有透視眼,你看到每個人超越他們的肌肉和皮膚,你看到每個人都是在走動、坐著、睡覺、吃飯的白骨。這樣,你將擺脫所有的執著。

一旦你在這種禪修中達到善根,你將對無常有所領悟,並且會從所有慾望和自我認知中解脫。

二、對治瞋恚:慈悲觀

當我們生氣時,我們的心肯定是激動的,不安定的,所以我們需要利用慈悲禪修。

有一種很好的慈悲禪修,稱為「七因果修心法」。在進行這種禪修之前,我們需要培養平等心,即對所有眾生感到平靜和寧靜的心態。

你可以想三個人:一是你喜愛的朋友,二是你不喜歡的敵人,三是你不太了解的陌生人。然後你想:

  1. 我現在喜愛的這個人,在前世可能是我的敵人,所以不要太執著於這個人。
  2. 我現在不喜歡的敵人,在前世可能是我的摯愛,所以放下敵意。
  3. 我現在不關心的陌生人,這是不正確的,在前世可能是我的摯愛,所以開始愛這個人。

如果你能夠完全相同地對待你的朋友、敵人和陌生人,那就是平等心。

有了這種心態,我們開始「七因果修心法」:

  1. 你將所有眾生視為給予你母愛的母親。如果你不喜歡你的母親,那就不要用你的母親,你可以用父親、祖母、祖父,甚至是你非常敬佩的老師。
  2. 你將想起母親的慈愛,她如何為你換尿布、餵你吃飯,為你做一切事情。你真的感謝她所有的慈愛。
  3. 你想報答她的慈愛。你真的想照顧她,並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幫助她,因為你真的感謝她所有的慈愛。
  4. 然後你會培養大愛
  5. 和大悲。大愛是你想給她幸福,大悲是你想消除她的痛苦。大愛,你真的想讚賞她,幫助她,花時間與她在一起,甚至教導她佛法,讓她獲得智慧和真正的幸福。而你想給她大悲,你想消除她所有的痛苦,就好像她正從懸崖上掉下來,你想救她。
  6. 然後你會培養特殊的發心,你感到這種責任:「我是唯一能救我母親的人。」你感到這種緊迫感,你在一個偉大的使命中幫助她。
  7. 你會培養菩提心,這就是菩提薩埵的真正心,他真的想成為佛陀,從痛苦中救度所有眾生,因為所有眾生都是我的母親。

如果你能完成七因果修心法,你將不再對任何人有任何憤怒。

一旦你在這種禪修中培養了善根,在現實生活中,你將能夠以愛和善待所有人。

三、對治心散亂:數息觀

我們中很多人經常缺乏專注力,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事情發生,我們無法坐下來開始禪修。我們可以做的是數息觀禪修,專注於我們的呼吸。

吸氣,呼氣,一;
吸氣,呼氣,二;
一直數到十。

如果你中間有妄想,就從一重新開始。如果你不喜歡數數,你可以使用咒語或阿彌陀佛的名號:吸氣時,用中文就是「阿彌陀佛」。如果你不斷重複這個過程,你將能夠定住並集中你的心,進入深度禪修。

當你真正擅長於此時,你將不再需要數數,你將能夠輕鬆自如地跟隨你的呼吸。一旦你在這種禪修中達到善根,你將擁有不可思議的喜悅、清晰和寧靜。你身體的每個毛孔都會放鬆地打開,你的內在之眼將能夠看到你身體內的所有36樣東西,就像一個打開的冰箱一樣。

四、對治愚痴:因緣觀

我們所說的愚痴並不是指沒有知識的人。你可以是博士,仍然被認為是愚痴,這意味著有強烈的自我和自我意識。

我們需要專注於因和緣。因基本上是一切事物的主要因素,緣是幫助因素。例如,你有一個蘋果種子,那是因,你將它種在土壤中,你給它陽光和水,它長成樹,這就是緣。

所以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因和緣。在這個因緣中,沒有「我」,所以它是空無自我的。佛陀說,思考所有事物,看到因緣,那是空無自我的。

我們應該用同樣的方式思考我們的身體和心靈。所謂的身心,五蘊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你應該認為你所有的身心都是空的。例如:

  1. 你看到你的色(形體),這只是一個身體,不是我的身體。當我生病時,這只是因緣在發生,這不是我。我比這大得多,我是佛性,我是如來藏。
  2. 我的受(感覺),這個人批評我,我很不高興,這種感覺不是我,它只是因緣在發生。我比這大得多,我不是這種感覺,我是如來藏。
  3. 我的想(認知)不是我。為什麼當我母親對我弟弟大喊時,我沒有感覺,但母親對我大喊時,我感到被侮辱和不高興?這是因為我有一個虛假的自我意識。放下這個,因為它只是因緣在發生。放下我的認知,我是如來藏。
  4. 心理形成(行),我所有的喜好和厭惡、愛和恨的依附,這一切都不是我,它只是我虛假的自我意識。我比這大得多,我是如來藏。
  5. 我所有的識,包括我的阿賴耶識,它不是真正的我,它只是一個巨大複雜的因緣在進行,那不是真正的我。真正的我是完美的意識,我們稱之為如來藏。

所以,如果你能以這種方式思考你所有的身心,你將理解無我,沒有「我」。

如果你在這種禪修中達到善根,你的心將充滿對法的持久喜悅,你將從所有慾望中解脫,並從自我中解脫。

五、對治我執/業障:念佛觀

業障意味著當你有上述所有問題時,你貪婪、憤怒、缺乏專注力和愚痴,那麼你有強烈的業障阻礙你開悟。我們可以做的是念佛。

這不僅僅意味著念誦佛的名號,它意味著回憶佛的功德。例如,所有佛都有10個通稱,其中一個是「應供」,意思是佛像阿羅漢一樣,值得所有各種偉大的供養,因為他們是邪惡的殺手,他們擺脫了所有煩惱,他們沒有秘密的煩惱。所以如果你打開他們的心,它是完美的善良和正念。

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,所以仔細地思考它,詳細地思考它,然後你會感覺到你真的想成為一個佛陀。阿羅漢也是不再受生死約束的人,那也很好。

另一個佛的名字叫做「調御師」。佛知道每個人的每一生的業,他們的煩惱,他們的個性,所以佛能夠給每個人相應的正確藥方,正確的法。

不斷思考佛的功德,這將幫助你進入深度禪修或三昧。當你在這種禪修中培養善根時,你的心將充滿喜悅、純潔和穩定,你將從煩惱中解脫。在現實生活中,你將被所有人愛戴。

結論

總之,所有現象都是有條件的,因此是空的,沒有擁有者。讓心靈到達其本質,那就被稱為沙門,苦行者。

所有現象只是因和緣,在這個因緣中是空的,沒有自我,沒有我,所以沒有擁有者。我們不擁有我們的身體或心靈,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所有權,它只是因和果。我們需要認識到空性。

讓心靈到達其本質,讓心靈放下自我的觀念。如果你能在禪修時放下你的身份,90%的妄想將消失。如果沒有「我」,就沒有什麼可以妄想的。放下自我的身份,然後你的本質將浮現,你的真我,你的佛性,你的如此性,你的如來藏將浮現。

那麼,一個人就被稱為沙門,即真正的修行者,修行戒律、專注和智慧,並且是苦行者,具有精神紀律,並且走在開悟的道路上。

所以,安頓我們的心並不難,我們只需要用適當的禪修來處理我們的煩惱,並放下自我的觀念。

這就是今天的課程,謝謝收聽,阿彌陀佛。


▌資料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