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聖嚴法師》發願不僅是生活的態度,更是生命的方向

▌為什麼要發願?

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間,都是為了完成兩大任務:

  • 一是為了償債與收帳而受苦受樂;

  • 二是為了還願與發願而盡心盡力。

我們在過去的無量世中,許過不少的善願,所以今生有許多機會讓我們還願。

不論如何艱難困擾,還願是慈悲和智慧的實踐,也是自動自發、樂在其中的修行。

受報是被動的、等待的,所以有許多期待與憂懼。

愁怨恐懼是來自於人不斷貪求的習性,總覺得一定有一個比現在更好的東西,如果得不到就煩惱不已;可是一旦得到時,卻又恐懼失去,或者再度落入追求的輪迴中。

而發願是一種把握當下、不計得失地奉獻付出,是一種直下承擔,所以你的心不會總是在衡量自我利益中猶疑掙扎、上下起伏,而是甘願地、平穩地歡喜承擔。

因此,發願不但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,更可以說是生命的方向。

▌人生的願望

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許多的夢想、許多的心願,常常想:「我將來要……。」但是長大後,夢想是否兌現了呢?

一旦遇到生命的困頓時,便會有疑問:「為什麼我要被生下來?讓我活著好痛苦!好辛苦!」

以佛法的角度來看,不是父母要生下你,而是你自己要來的,來的目的,就是為了還願、許願

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之中,經常會為了某件事而向某個人許願、承諾,這樣的許願和承諾,無量生以來不知道有多少。

而過去許的願,尚未實踐、尚未兌現的,也要在這一生或未來生還願。

「許願」和「還願」其實就是我們對生命的承諾;即使沒有學佛的人,也會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承諾,更何況是自己對自己的承諾。


▌參考資料

上述臉書社團的文章,來源出自《聖嚴法師》以下兩篇《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》文章:

05-08-2 《佛法的知見與修行》為什麼要發願?

08-08 《找回自己》人生的願望